坦克的动力是由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共同组成的。发动机的辅助系统包括燃油供给系、空气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加温系和起动系等。
坦克的动力装置是坦克的动力源。它主要用来产生推动坦克运动的牵引力并使坦克达到所要求的速度。此外,该动力装置还要带动发电机发电,向车上的用电装置供电并给蓄电池充电,同时驱动液压和气压装置运转。人们常把动力装置比作坦克的“心脏”,足见其在坦克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坦克的组成较为复杂,有的由两套发动机变速箱组分别驱动两条履带,早期的坦克结构形式多样。早期坦克通常装有低初速火炮和数挺机枪,或仅装机枪。坦克转向依靠离合器和制动器系统,或通过与两条履带分别联动的辅助变速箱或电动机,靠变换两履带速比实现转向。
坦克战斗全重通常在7~28吨之间,功率比重量在2.6~4.8千瓦/吨之间,最大行程在35~64千米之间,装甲厚度在5~30毫米之间。配备机枪及小口径火炮,多用于追击及长距离侦察任务,但装甲较步兵坦克弱得多。
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生产设备简陋,早期坦克有固定顶置炮塔或侧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无炮塔结构,装有37~75毫米口径的短身管,坦克性能较为低下,其火力主要用于歼灭有生力量,装甲只能防御枪弹和炮弹破片,没有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光学观察瞄准仪器。行驶颠簸、速度缓慢,机械故障频繁,乘员工作条件恶劣。
早期的坦克只能用于引导步兵完成战术突破,不能向纵深扩张战果。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坦克技术的提升,并伴随着坦克作战思路的改变,世界陆军开始了机械化的新时期,对军队作战行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