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翻新是指将磨损或损坏的轮胎通过翻修加工,重新赋予其使用性能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轮胎翻新行业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在旧轮胎翻新方面,新轮胎缺乏可翻新性强制标准,使用过程中缺乏磨耗极限检测要求,使用者保养意识不足,超载现象普遍,导致可翻新几率较低。部分翻新企业设备自动化程度低,手工加工较多,产品质量不达标,伪翻胎现象影响行业声誉。
其次,在再生胶生产方面,存在盲目发展、产能过剩等问题,企业之间两极分化明显。部分设备落后,污染环境,且缺乏财税政策支持。
此外,胶粉工业发展缓慢,原因包括设备技术问题、资金不足和下游产品应用研发滞后。废旧轮胎裂解生产也存在问题,如无相关检验标准,科学裂解投资大,炭黑质量差,土法炼油屡禁不止,污染环境。
轮胎翻新过程中,质量问题包括胎体自身、修补工艺、原材料和硫化温度压力不稳定。胎体伤口多、子口受损等不能翻新,可通过检测设备判断。修补工艺要精细,原材料质量影响行驶里程,硫化要保证温度压力准确。
轮胎翻新意义重大,是资源节约和环保的积极途径。但我国翻新率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大,潜力有待挖掘。随着技术的发展,翻新胎产品及生产方法将不断改进,如载重胎翻新向预硫化胎面发展,开发浇注型聚氨酯胎面。
国家对轮胎翻新有立法支持,销售的再制造产品和翻新产品质量须符合标准,并显著标识。翻新轮胎需标示“RETREAD”或“翻新”字样及翻新次数、批号。要推进轮胎翻新产业健康发展,需打击小作坊,规范市场,确定标准,确保新轮胎具备翻新条件。作为消费者,购买轮胎时不要贪图便宜,要去正规渠道,可通过看色泽、花纹、标识、侧壁等辨别翻新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