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

制定排放法规要结合中国国情

汽车行业正在为打造近零排放车辆而努力。虽然目前看来,实现机动车辆排放比空气干净还只是美好的远景,但汽车行业正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危红媛表示,我国汽车排放标准起步较晚,处于追赶阶段,但更新速度快,现已与欧洲处于同一水平,但与美国还有一定差距。从1983年至2016年,我国排放标准经历了起步、加快推进和创新发展三个阶段。

虽然排放标准的升级促进了排放控制技术的进步,但我国空气质量水平仍需要改善。在74个主要城市中,空气质量达标情况不乐观,包括颗粒物超标问题尚未解决,NO2指标有反弹,存在超标风险,O3升高,未来存在很大超标风险;排放总量仍然巨大,特别是移动源的使用产生的NOX排放远远高于美国和欧盟。因此,控制固定源和移动源排放变得尤为迫切。

在危红媛看来,排放控制技术已经能够支撑超低、近零排放的控制要求。混合动力车型对降低油耗、减少排放有很大贡献,她认为,混合动力车辆有较大概率逐步取代单一内燃机车辆。但同时,混合动力车辆排放水平测试评估方法还存在欠缺,建议出台对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的排放测试方法。

通过与中国、美国、欧洲排放法规的对比研究,专家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排放法规科学与否对排放水平的升级影响极大。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测试认证事业部总工程师方茂东指出,我国在国一到国六排放标准升级过程中投入了很多,但效果仍存疑问。其中,车企和用户有责任,但排放法规的责任也很大。他呼吁在法规制定过程中,车企和研究院能够更多参与,共同推动制定更加科学的法规,以真正发挥其作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环境保护技术分会秘书长李孟良认为,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区之间的环境水平和经济水平差异较大。美国的分区域、分情况的排放监管可能更值得中国借鉴。在美国控制总体排放水平的前提下,各地区可以选择不同的环保技术路线,这样能给车企更多选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