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可以判断车辆是否需要四轮定位的。
一般来说,每行驶约2万公里就需要进行一次四轮定位,保养时也可以顺便检查轮胎是否有偏磨的情况,发现偏磨就应进行四轮定位。四轮定位的目的是保持车辆稳定直线行驶,让转向更轻便,同时减少轮胎和转向机件的磨损。
当车辆出现严重吃胎、前后左右轮胎磨损不均、行驶中方向跑偏或变沉、车身不稳、轮胎跳动、车桥及悬架零件拆装、因事故造成底盘及悬架损伤等情况时,可能意味着悬架出现问题,这时就需要进行四轮定位。
在进行四轮定位时,如果左右轮差值较大,偏差越大,调整的工作量也就越大。如果差值过大无法调整,可能需要更换悬挂。例如,前后车轮对调、换新轮胎、爆胎、方向盘摆正后车跑偏等情况,这些都可能是需要进行四轮定位的迹象。
汽车轮子并不是横平竖直地安装在车身上,而是有一定角度。在车辆碰撞或悬挂衬套磨损老化的情况下,车轮角度会发生变化,影响行驶,这时就需要进行四轮定位。四轮定位是通过调整悬挂,使车轮角度恢复到原厂设定的良好状态。
当车辆行驶时出现跑偏的情况,也可能是四轮定位的前兆,因为车轮位置的改变会导致前后轮轨迹不同,进而影响车辆行驶稳定性。此外,如果发现轮胎磨损不均,也应考虑进行四轮定位,特别是轮胎外倾和悬架前束问题,这些问题会加速轮胎胎肩和内外侧的磨损。
当车辆的悬架受损或更换后,也应进行四轮定位。这就像房子的大梁出现问题会导致倾斜和开裂,同样,车辆悬架出现问题会导致车轮出现问题,从而影响驾驶安全。
在开车时,如果发现以下四个问题,可能是四轮定位的前兆:一是车辆行为异常,如转向动力不足、无故加重,行驶中车辆偏移路线;二是观察轮胎,在平整地方停车后打死方向盘,下车检查轮胎磨损情况,如果一侧磨损严重,则提示需要进行四轮定位;三是发生事故后,底盘和悬架受损,需要重新进行
四轮定位,碰撞后四轮位置偏移,影响驾驶还可能带来危险;四是更换悬架和车轴,汽车配件会老化,悬架控制车轮行驶方向,更换后需要进行四轮定位,以确保新配件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