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

发动机原理中的热效率极限是多少?

发动机原理中的热效率极限受多种因素影响: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平均加热温度足够高,放热温度足够低,热效率可达86.7%。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对于内燃机要提升热效率,可从压缩比、工质绝热指数、燃烧等容度着手。例如,奥托循环中,当压缩比为15时,理论热效率可达66%左右,而当压缩比提升至20时,可超过70%。然而,这只是理论值,真实的指示效率还要考虑燃烧时间、换气损失、工质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扣除这些损失后,实际的指示热效率会有所降低。

目前来看,发动机的真实热效率上限约为60%。各种内燃机的真实热效率情况不同,例如,有据可查的最高量产汽油机热效率,丰田为41%,本田为40.6%,而马自达据说可达43%。船用的低速大型柴油机热效率最高可达55%。

实验室的热效率也有更高的表现,例如RCCI这种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技术。有些发动机的最大热效率出现在3000转,但此时的油耗比2000转时还高。这是因为没有考虑发动机负荷,最大热效率点不仅对应转速,还对应负荷,只有两者都达到标准,发动机才能运行在最大热效率点。

目前世界上发动机的最高热效率为57%,例如马自达的创驰蓝天Skyactiv-G,通过高压缩比等技术达到这一水平。若能达到100%,那将带来巨大的变革,但目前还无法实现。

内燃机时代面临挑战,其热效率提升艰难,最高仅45%左右,且往往是理想数值,实际道路行驶能达到30%就不错。相比之下,电机效率超过90%是正常水平,永磁同步电机可达97.5%,在效率及其他方面优势明显。

目前量产发动机最高标准没有超过45%,例如比亚迪的1.5L NA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热效率为43.02%,大部分发动机在35%左右,柴油机在35%至45%区间。限制内燃机热效率的因素包括材料等,例如使用陶瓷复合材料的发动机热效率也只有50%左右,且制造成本很高。

热门文章